第一集 被窥视的西藏

                                           

 19世纪后半叶,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进行了新一轮的殖民扩张,频频发动战争。当时的清朝中央政府已陷入了不可挽回的衰败境地,边疆治理能力大大减弱。列强环视之下,陆疆危机不断。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的西藏成为了英、俄帝国主义觊觎的目标。英国为了达到其扩大势力范围、侵占整个西藏的目的,先后以传教士、旅游者和探矿者的名义派遣密探进藏。他们的这种狡猾行径被西藏人民识破,并遭到了坚决反对。于是英国人变换手法,先占领了与西藏接壤的一些喜马拉雅小国尼泊尔、锡金、不丹,进而凭借武力侵入西藏这块战略要地,企图从中国西南边疆打开缺口,进一步瓜分中国、获取更大利益。而有着优秀爱国传统的西藏人民是绝不会答应的,于是这片高天厚土,一场抗击侵略、保家卫国的战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1904年,英国将殖民的战火燃向地球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西藏的祥和与宁静由此被打破。一场实力悬殊的惨烈战争,开始在“世界屋脊”上展开。西藏民众的无畏与殊死抵抗,大清王朝的破败与懦弱忍让,已深深烙入中国近代历史血与火的篇章之中。那慷慨与屈辱交织的一刻,多少年后,人们都没有理由忘却。

1600年,英国在印度成立东印度公司,这个最初以通商、贸易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机构,后来演变成英国殖民统治的工具。东印度公司控制印度之后,开始向中国西藏渗透。

第一个进入西藏的英国官员,是东印度公司秘书波格尔。入藏借口是,英国侵略不丹时,六世班禅曾经调停过,因此派人前去道谢。177411月,28岁的波格尔带着随从,经不丹入藏。经过5个月跋涉,波格尔终于来到班禅居住的扎什伦布寺。六世班禅接见了他,并送给他一套藏族服装。

波格尔随后向班禅提出想去拉萨,遭到拒绝。波格尔入藏前,首任英印总督哈斯廷斯就指令他尽可能利用班禅的影响力为英国在拉萨建立一家商业机构,他们的如意算盘落空了。17754月,波格尔踏上归途。5年后,波格尔因心脏病在印度加尔各答去世。

波格尔带回的情报使东印度公司了解到,在中国西藏南部边境的几条峡谷中,有1000多年历史的茶马古道仍然畅通。亚东峡谷成为最早被英国人盯上的通往西藏的通道,为连接这条古老通道,英国加紧在印度修建铁路。

在西藏周遍生活的印度土著居民,他们在英国秘密间谍机构受训后被派往西藏,用伪装的工具进行测绘,给英国提供了更为重要情报。经过一次次测量,英国人完善了他们手中惟一的康熙年间的西藏地图。这样繁复而长期的窥探,肯定不仅仅是为了通商。

1882年,英国由于经济危机,开始感到囊中羞涩。英国《泰晤士报》鼓噪:“我们坚决要求进入西藏,那儿有一个广大市场在等待着我们。”

19世纪开始,西藏周边的国家烽烟四起。英属印度连连发动对尼泊尔、缅甸、拉达克、不丹和锡金的战争。这些中国的宗藩成员国在遭受突如其来的打击时,将惟一的希望寄托在清政府的军事支援上。但鸦片战争后的清王朝,已无力向藩属国提供军事援助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关系开始破裂。

(加专家采访(自治区党校赵萍老师):历史上周边藩属国家和中国西藏的关系:很久以来,与中国毗邻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先后与中国封建王朝结成宗藩关系,作为宗主国的中国,一直向藩属国提供着强有力的军事保障,那些藩属国自然形成中国抵御外来侵略的一道防线。)

19世纪60年代,已经侵占了与西藏地方接壤的喜马拉雅国家锡金的英国侵略者,擅自越过西藏与锡金边界日纳,进至界北的隆吐山探路,并坚持说西藏与锡金的边界不在日纳,而在隆吐山以北的捻拉山。面对英国人的侵略步步紧逼, 1866年噶厦政府派出藏军在隆吐山设卡,阻止私自越境通商,防范英国人进入西藏边境,并在山上修建了白光护法神灵庙(铜嘎寺)。当年1129日英国驻华大使华尔森即向清朝中央政府致函说:“现在藏人得知英国人停止入藏的消息后,在离大吉岭只有100华里的地方修筑炮台,其目的是阻止通商。英军虽能轻易地摧毁之,但我国不想惹起纠纷。故此,请通知驻藏大臣向藏民宣布不准随意妄动。”清朝中央政府收到此函后,通过驻藏大臣文硕命令西藏地方政府撤除隆吐山哨所。

到了19世纪70年代,毗邻西藏的中国外藩全部被纳入了英国势力范围,英国在战略上已形成对西藏的包围态势。西藏地方政府在承受着外来威胁的同时,对清政府的退让感到失望,但他们仍坚决地抵制着外国人侵入西藏。

当时的英军还不敢贸然闯入西藏,他们等待着进藏的借口。

1884年,英国一支200多人的武装“探路队”由英国驻华使馆翻译马嘉理带领,从缅甸强行侵入中国云南,在与当地居民发生的冲突中,马嘉理被杀。英国以此为借口,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烟台条约》。在条约中,英国人得到进入中国西南边境“游历、探路”的权力。条约还规定,他们如果由中国内陆经西藏前往印度,清政府需通知驻藏大臣协助通行。

与此同时,英国人侵占西藏边境大片草场,西藏地方政府于1886年在隆吐山再次建立哨卡。英国立即向清政府提出抗议,指责中方“越境设防”。西藏地方政府对此进行驳斥:根据乾隆五十九年设立的界碑,热纳宗和隆吐都是中国领地。西藏地方政府于藏历火猪年(公元1887)二月,由三大寺、扎什伦布寺以及西藏的僧俗全体大会通过驻藏大臣文硕向清朝政府呈送了一份文书,其中说,“隆吐山是西藏的神圣领土,因此决不能从那里撤除哨卡”,同时提出了要英国侵略军从锡金撤走的要求。1887年英国人在边境集结2000兵力,并设置4门大炮,由英军将领格雷哈姆率领,做好进攻准备。

西藏地方政府在驻藏大臣文硕的支持下,为了抗击侵略军,藏历火猪年(公元1887)七月四日,指定代本拉顶色、孜准索南坚赞带领900名藏军和从康区征调的500多名僧俗民兵前往隆吐山及其以北设防,抵抗英军。

18883月,3000名英兵出现在隆吐山,藏军火速增援。就在两军对峙时,清政府竟下令撤军。驻藏大臣文硕反对撤军,要求清中央政府支援西藏的抗英斗争,并向前线发出坚决抗英的命令。清政府对此惊恐万分,急令升泰接替文硕。

1888320日,英军从隆吐山脚下向西藏驻军发动了突然袭击,英军兵力达百军人。此时西藏守军们列队于战壕旁,向白光护法神像顶礼,然后个个手持土枪、弓箭、刀、矛等原始兵器狠狠反击来犯的英军。当时击毙了一名穿黄衣的英军头目,英兵随即惊慌撤退,藏兵无一伤亡。321日清晨,英军从原路又一次发动进攻,藏军严阵以待,誓死抵御,经数次鏖战,毙伤英军约100余名,藏军战死甲本一名,士兵20余人。325日英军再次向守军大举进攻,炮弹落在聚集的藏军中间,士兵伤亡很大,被迫撤至亚东帕里等地,隆吐山失守。而此时,清廷竟将支持抗英的驻藏大臣文硕革职,任命媚外乞和的升泰为新的驻藏帮办大臣。但噶厦仍然调兵遣将,委派噶伦拉鲁·益西罗布为藏军总管,下令僧俗执事、藏军、民兵1万多人开赴前线。在当年6月至10月间同入侵英军数次作战,力图收回隆吐山。1888年是藏历土鼠年,因此藏族群众称之为“土鼠年战争”。

新任驻藏大臣升泰赶到后,下令撤兵。当时,不丹国王派来1700人组成的军队,表示愿与中国共同抗英,却被一心求和的升泰遣回。

英军占领热纳宗后,锡金国王朵朗杰被英军囚禁。18902月,升泰与英印总督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约》。该条约承认锡金归英国保护,划定中国西藏与锡金的边界。条约使锡金完全脱离中国,并将中国西藏的热纳宗和岗巴宗等战略要地和广阔的牧场划出中国版图。

l893年,清廷不顾西藏人民的反对,同英帝国主义签订了有关通商事项等问题的藏印续约九款附约三款。据此,西藏必须开亚东为商埠,英国终于将侵略之手伸向西藏,从事以通商贸易为名的经济掠夺。但是由于西藏人民的坚决反对,各项条约并未能全部付诸实施。

开关10年间,印藏贸易总额增加了240%,农副产品和工业原材料被易货成轻工业制品,当时一驮珍贵的西藏羊毛的利润只有一尺布料的价钱,这种不平等交易直接导致了西藏的白银外流,物价上涨。然而,这仍无法满足掠夺者的贪婪。1900年八国联军的入侵,使清王朝滑向彻底崩溃的边缘。沙皇俄国也显示出向西藏渗透的野心,而这是英国绝对不能接受的。

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英国准备发动第二次入侵。19026月,英国驻锡金行政长官怀特率军200人侵入甲岗, 拆毁定界石堆,驱逐守卫的藏军,侦察西藏边防。由于沙俄的干涉,这支军队又撤回了印度,撤退时抢走当地藏族群众的羊5000多只,牛600多头。随后英国称驻守西藏岗巴宗的藏军越界驻防,派军队闯入这一地区,驱逐世代在此居住的藏民。在没有中国政府官员参与的情况下,英军擅自划定西藏与锡金的边界。西藏地方政府对英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坚决的抵制。

英属印度总督乔治·寇松多次致信十三世达赖喇嘛,希望与他单独对话,都遭到严辞拒绝。寇松表示:“这真是世界上最稀奇古怪、不可理解的事情,在离我们边境只有200英里的地方,竟然有一伙赤手空拳的和尚敢于长期蔑视我们。”

1903年秋,寇松向英政府发了一份电报:“西藏人在边界攻击尼泊尔的牦牛,并带了不少头回西藏,这是极具敌意的行为。”心领神会的英国务大臣回复:“就西藏人目前的举动看,陛下和政府认为不可能不采取行动了。”

19037月,西藏地方政府接到英政府来函,要求派代表去亚东通过谈判解决边界问题,清政府驻藏大臣决定委派三品知府何光燮和噶厦代表堪仲洛桑赤列、代本察绒·旺久杰布、办事员僮官根顿曲培、甲本旺久次登及随员数人前往亚东,不料英军首领荣赫鹏玩弄和谈骗局,突然改变了谈判地址,写信要噶厦派代表去藏哲(锡金)边界的岗巴宗商谈划界与通商问题。噶厦接函,又派人前往岗巴宗。 当噶厦的代表抵达岗巴时,荣赫鹏和怀特早已率军官6人和300名侵略军于711日侵入了岗巴宗,在与我方代表谈判时,“彼固执其所持原则,不听我方所叙述……”,这是英帝国主义蓄意为发动第二次侵藏战争所采取的缓兵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