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集 落后的武器

1904年初,英国侵略军侵入江孜。江孜军民僧俗数千人,手持锄头、铁锹、木棍、乌尔多和藏刀等武器向英军盘踞的地方挺进佯攻,英勇地抗击着英国侵略军。但终因武器落后,牺牲300余人后被迫撤退。

占领江孜后,英国侵略军抢掠烧杀,广大军民义愤填膺,各地群众共同抵抗。火药枪不够,他们就手持戈矛犁锄、藏刀和乌尔多击退来犯英军,相持近半日,英军司令荣赫鹏带兵出击,向江孜宗本及附近各寺庙、庄园的头人发起招降攻势,江孜人民英勇不屈无一人前去应降。

战斗打得十分激烈,江孜濒临失陷,西藏各地群众又重新动员起来,征集军队达16000余人,聚集在江孜、日喀则及由江孜到拉萨的大道上。江孜群众与从各地陆续赶来的民众增至数万,他们用藏刀、乌尔多等落后的武器与英军作战。可谓"刀斧犁头在手皆成武器,儿童妇女喊声亦助兵威。" 荣赫鹏不敢再战,在极度恐慌中带领40名士兵仓惶南逃至康马村,遭到袭击,几乎被杀死。据英国侵略军官华达尔的记载,“我们突然被西藏人的奇怪的战斗喊声所惊醒,接着就是藏式火药枪的爆裂声,子弹从四面八方呼呼飞来,他们的枪喷出长条的火舌,雨点般的石头从四面八方向我们乱舞过来。”

直到布兰德军从卡若拉返回增援,英军才又暂时稳住了阵脚。与此同时,英军另一部分增援部队从亚东赶到江孜后,重占帕拉村。面对着侵略军江孜军民群情激愤,打退敌人几次疯狂进攻后,全民出动夜以继日地修筑工事,地道从白居寺可直达宗山和强扎洞,从街巷的屋舍到宗山的南面都连接起来。

这场战争是残暴的现代化军队与装备落后的中世纪式的武装的较量。英军配备有现代化的重炮、机枪、步枪,而西藏抵抗侵略的军民则没有这些装备。从技术上可以说这是装备精良的现代军队在同装备落后的类似于古代军队的作战。藏军只有少量的土炮,火药枪。火药要从石窝子里研磨;再用小筛子筛出,去掉杂物;之后用称称出重量,装入火药袋;再将火药装入枪管,填上从矿石中选出的小粒铅弹;最后用取火石点燃引火绳进行射击。最熟练的人打一枪需要五分钟的时间,一般人需要十五分钟才能打一枪。我们所进行的多为防御战,土炮和土枪的射程有限,敌人可以在我们的射程以外用炮火机枪进行攻击。宗山保卫战中,敌军就是从三个方向对我守军阵地进行轰击,掩体和工事都遭到摧毁,有险也守不住。并且许多兵士连火药枪也没有,只能凭借冷兵器铁剑、长矛、弓箭、投石器进行作战。技术装备的优劣,对战争的胜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采访专家口述火药枪在当时战争中的情况)

藏族叉子枪是一种具有浓厚藏民族特色的重兵器,它和藏刀、藏矛、被称之为藏兵三宝!这种枪为最老式的火绳枪,需要靠火绳引发火药爆炸推动铅弹出膛,与后来清末出现的燧发火枪有很大区别。

叉子枪,顾名思义就是在枪管下方装一副叉子。可别小看了这叉子,叉子立于枪管上可用做刺刀刺杀敌人,叉子立于地面相当于一副枪架,可起到稳定射击提高射击精度的作用,一举两得。

叉子枪是藏族人民千百年来高原生活智慧的结晶,当年英国侵略者入侵西藏江孜地区,英勇的藏族人民就是手持叉子枪与侵略者殊死搏斗,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民族壮歌。叉子枪从此不再只是一种武器,

更多的是一种民族气节的象征,象征着刚强勇猛,果敢无畏!

在江孜抗英战斗中,除了叉子枪和常见的戈矛犁锄等,传统的放牧工具乌尔多和藏刀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美丽的西藏,蓝蓝的天空白云朵朵,广袤的草原上牛羊成群,牧羊姑娘手里拿着的是藏族人民传统的放牧工具乌尔多。

   《格萨尔史诗》中有这样的记载,“长长彩幔乌尔多射程远,短短彩幔乌尔多命中高,白色羊毛乌尔多声音好,杂色皮绳乌尔多力度大”。还说“乌尔多上部由雄鹿皮织成,乌尔多下部由雌鹿皮织成,幼鹿额皮织成放石带”。

乌尔多作为藏族人广泛使用的放牧工具,在藏语里,“吾尔”的意思是威震四方的龙之声;“多”的本意是石头,在这里具有武力的意思,亦即武之力,是战神的九大武器之一和英雄使用的武器。乌尔多在使用过程中,既有很大的声音,也有很强的威慑力。因此,概括起来,“乌尔多”是具有威震四海的武力的意思。

乌尔多根据编织工艺不同大体也分为单色毛线乌尔多和多色毛线乌尔多。多色毛线乌尔多有一种编法是由4根白毛线和4根黑毛线编成螺旋式的图案,在螺旋方向改变的地方出现一种相似于眼睛的图案,这种图案以一定的距离在乌尔多的上半部出现5次,再在下半部出现4次,这种上下部分出现9次“眼睛”所形成的乌尔多就叫作“曲眯古智”(九眼绳)。在江孜抗英战斗中,西藏人民面对用现代武器武装到牙齿的英国侵略者,毅然拿起古老的放牧工具,拼死抵抗,把侵略者打得屁滚尿流。就像西藏民歌中所唱的;“乌尔多曲眯古智,细软的羊毛编成,曲眯向下打去,正中英人鼻子”。

今天,西藏游牧民族制作和使用的乌尔多尤以其强烈的地域特色、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历史文化内涵,成为民间收藏的新宠。然而藏刀同样也具备这样的历史文化内涵。

现在的南尼寺珍藏着一把工布藏刀——“梅朵”,刀的主人名叫阿达尼玛扎巴,他和弟弟率领工布民团在南尼寺英勇杀敌,最后壮烈牺牲。战斗中,英军炮兵指挥官则娜•色赫连人带枪被“梅朵”劈成两半,15名英兵被砍死。英军医生感慨:"西藏人的英勇举世无双。"

藏刀最突出的特点是:刀长、刀细、轻便、锋利无比、不容易生锈、波纹永在。藏刀的制作是一个浸沐于藏文化与藏武备的审美过程,易贡藏刀独有的“彩虹纹”诠释了波密王朝藏民对自然现象的崇拜,同时也溶入了刀匠对铸造艰辛的体悟,渗透着藏民的信仰,迸发出来的凛冽力量实现在一把完美无憾的刀身里。

藏刀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遵照古制做法,刀身经过千锤百炼铸成,刀柄和刀鞘用的均是原始森林里稀有的树种原木,辅之以珍珠鱼皮裹柄,始终继承发扬并保有了古代藏刀在战场上的显著优势。刀鞘外壳是牛皮鞣制之后缝合,最大程度地保护刀鞘不受外部环境的损坏,刀鞘上端用牛皮绳紧扎缠绕,穿有佩带时的吊绳,方便随时贴身行走。

易贡藏刀能追溯的历史已近400年。据当地村民介绍,易贡藏刀当初是独立于噶厦政府之外的波密王国的显贵专用佩刀,也用于军队配制,但是也只有高阶层军官才有荣誉佩带。再后来,为了应付边境侵扰,加强西藏兵士配制,噶厦政府一度不惜血本地采购易贡藏刀来提高战斗力。

百年前的抗英战争赋予了这些“落后的武器”更丰富的内涵,在现代城市里,古老的乌尔多和易贡藏刀已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符号而受到世人的青睐,成为手工艺品收藏的新宠。

西藏人民的抗英战争虽然已经过去百余年,但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役不应被时间所遗忘,藏族人民英勇反抗西方侵略者、捍卫国家主权的壮举应该为世人所铭记。

是的,抗英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西藏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这种英勇不屈、誓死维护祖国领土的民族气节和精神,却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支柱,正因为如此,才使反侵略的斗争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最后胜利。

历史的进程告诉人们,西藏与内地、藏民族与内地兄弟民族自古形成的友好往来和相互帮助,把我们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的命运,同样的爱国民族精神,更使这种关系牢不可破。

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是我们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强大动力,近代以来西藏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为维护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作出了重大贡献,给中国近代历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